定远新闻网

返乡的那些“后浪”

来源:定远县融媒体中心

2024-04-08 17:38:10阅读次数:2347

心有所向  何须远行

他们是小村子里飞出的金凤凰

到大城市里求学、就业、创业之后

或因为情怀、或因为机遇

他们回到自己的故乡

今天,我们带您去认识

四位朝气蓬勃的年轻人

他们用一颗糖、一篮蔬果、

一粒米、一场电影的故事

讲述返回家乡后

用汗水浇灌着梦想的盛开

挥洒青春的精彩


在藕塘镇花生产业园内,87年出生的高雷正打包他们企业生产的各类休闲食品。早年,他一直在杭州从事农产品内贸生意。21年,高雷了解到家乡的花生产业还处于初加工阶段,他敏锐地瞄准市场空白,延长花生产业链。


定远鑫藕塘食品有限公司 负责人 高雷

要把农产品给它做好的话必须要深加工,市场逼迫着我们发展,逼迫着我们去做一些改变,像我父亲他们老一代,就简单的把它炒熟、去皮,然后投放到市场,这样的竞争力特别低,很容易被淘汰。我很知道市场它需要什么,从土里面出来到销售出去一整条的产业链,我们基本上的附加值都激发出来了。


带着新理念,高雷毅然决定返乡创业。他说,传统农业挣钱难,风险大。只有面向市场,不断更新产品,寻找盲点,才能找到农产品的利润点。两年间,他的产品从刚落户的4种丰富到如今的15种产线也增加到7条,创造出一个年产值达到30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。

定远鑫藕塘食品有限公司 负责人 高雷

去年我们其中两个品都爆了,十一月份的时候每天的快递单大概在两万单左右,当时来拿快递的小哥说你们家这个量太大了,整个定远县快递量加在一起也没你一家多,所以就觉得起码努力得到了回报。

从藕塘镇向西,我们来到了西卅店镇。90年出生的黄然正在查看大棚内作物的长势,今年他的47座大棚种植了草莓、辣椒、黄瓜各类蔬菜瓜果。曾经在合肥从事汽修工作的他,来了一次“大跨界”。

定远县良田硕果种植家庭农场 负责人 黄然

17年的时候,正好赶到国家脱贫攻坚战那个阶段,政府对“三农”工作这块的重视和支持程度大。我偶然接触到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,当我走到外面,看到别的地方这个农业做得特别好的时候,我就有了这样一个想法,我要回乡做这个农业。

2016年,安徽农业大学在西卅店镇建立起江淮分水岭综合试验站,黄然的家庭农场就在旁边。依托实验站,“新农人”黄然将现代农业理念带入自家的大棚,引进了智慧农业等科技手段。经过多年的使用,做农业经验丰富的老父亲对他也是赞叹不已。


黄然父亲 黄国勇

因为我们这个老的传统还是按照以前传统的模式去耕作,现在已经跟不上了,现在基本上都是现代农业在发展,黄然回来过后到外面跑市场跑销路,到外面参观学习。从黄然回来干过以后,我们农场现在也是面貌焕然一新,现在服他了。

定远县良田硕果种植家庭农场 负责人 黄然

我会反复思考遇到的任何问题,今年遇到了这个问题下一年我应该怎么办,提前做好什么样的计划去规避这个问题。现在农场总共土地是100亩,去年我们总产值是147万。每年带动了不少人就业,可以讲也比较自豪。

离开西卅店镇,我们来到吴圩镇。94年的缪道兵,2022返乡,作为“田管家”他就职于现在这家企业。眼下,正是春季田管的关键时期,他正和企业负责人制定春耕任务。

安徽阳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田管家 缪道兵

现在从事的工作就是田管家,主要就管理田的各个环节,耕种管收储这五个环节我们都会亲自去参与,每个环节都有专业的人士去做。它的好处就是有一定的可复制性,就是说以后自己的田越来越多了,我换一个地方按照这个模式还能够走得下去,也能够解决到农村谁来种地的这个问题。

运用“田管家”这种模式,阳麟公司先后流转土地8000多亩带动周边劳动力就业近百人。与缪道兵一起就职的90后“田管家”,还有10多人。未来,这群年轻人还打算建立自己的农业实验站。

安徽阳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田管家 缪道兵

我觉得年轻人从事农业,还是要有一定的吃苦耐劳的精神,要有敢闯敢拼的勇气,也要有一定的创新能力、学习能力,会运用科学的手段,科学地去管理,各个环节去给它做到更好。不好的地方,有数据去支撑,我们学会分析,最终的目的就是提高产量,每一个环节都做到了做好了,那产量自然而然也就高了,响应国家的号召,将中国人自己的饭碗端在自己的手上。

夜幕降临,最后一站我们来到了炉桥镇。这两天,开在小镇上的影城迎来了观影热潮,这里正与全国各大影院同步上映院线电影。陆瑀婷,一位96年出生的姑娘,现在她正在这家影院担任经理。每天,她都会通过手机APP,随时关注院线动态。最让她上心的,是周边城市以及县城各家影院的排次和每一场的座位销售情况。

炉桥镇金地影城 经理 陆瑀婷

之前一直在江苏常熟那边,做的是物流行业。我们在常熟待的那个镇都没有电影院,回来之后,发现我们家镇上居然有电影院,当时就有点惊讶,镇上也开影院了,应该以后会发展的越来越好吧,后来选择了回来就业。

家门口的影院,不仅让小镇的老百姓足不出户,也可以和大城市同步观赏到主流院线大片,还直接拉动了周边经济增长,小吃店、奶茶店、烧烤摊应运而生,消费时间也被延长至午夜。

炉桥镇 居民 罗东冉

以前看电影还得去县城,现在从手机上看看影评,就能挑选自己喜欢的电影,而且手机上也能直接订票过来看,周围也有很多奶茶店、餐饮店,一下就解决了周末去哪玩的问题,让自己的业余生活变得更丰富了起来。

如今,对于陆瑀婷来说,影院不仅是她返乡后的一份工作,更是她与孩子,与家乡,共同成长的纽带。

炉桥镇金地影城 经理 陆瑀婷

在外面的时候只能通过电话和视频跟孩子沟通,感觉离得特别远,回来之后有时间就可以去带他出去玩,接他放学。我感觉有一句话特别符合我现在的心情,心有所向,何须远行。小镇上也可以有诗和远方,比起大城市的灯光阑珊,我更喜欢咱们这里的岁月静好。


曹明哲  陈超强  陈星宇